分支机构

Branch

分支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会概况-> 分支机构-> 正文

慢病专委会 | 扩大学术影响力 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慢病专委会代表大会暨 2023 年学术年会召开

4 月 21—22 日,由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主办,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慢病专委会承办,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慢病专委会代表大会暨 2022 年学术年会在西昌市召开。

据了解,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慢病专委会 2017 年成立已届满,根据《学会章程》和《慢病专委会组织管理办法》规定需要按期换届,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特举办此次慢病专委会代表大会暨2023 年学术年会。

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秘书长公丕安,慢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副院长、四川省人民医院广汉医院院长高凌云,西昌市人民医院院长、西昌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易其,广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马朝艳,乐山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魏海龙,广安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杜娟等慢病专委会全体委员以及从事各科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学会办公室主任胡文彬主持会议。

公丕安在换届大会上表示,“受王笳会长委托,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嘉宾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本次大会是在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五年工作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召开的重要分支机构换届会议,是信息学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保持慢病管理服务领域优势的一件大事。会议的召开,对于凝聚人心、增强信心,奋力推进慢病专委会有关工作接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在慢病专委会成立之时,王笳会长提出了把组织开展有关慢病常识的公益宣传和讲座作为专委会社会服务工作的重点,积极举办适合基层医务工作者需要、涉及到慢病管理与防治的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倡导健康生活、强化医防协同、加大保障力度有关研究等要求。第一届慢病专委会不仅把这些要求不折不扣的落到了实处,还超乎预期的确立了间质性肺病和慢阻肺等方面的学术引领优势,举办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高端学术活动,充分展示了专委会的创新活力,王笳会长对此给予高度肯定。

随后,首届主任委员高凌云围绕专委会五年内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他表示: “在过去五年,慢病专委会严格遵守《章程》,以提升学术引领支撑能力为主线,不断举办多层次学术交流活动、瞄准慢阻肺前瞻性研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项目、踊跃参与信息学会的社会服务活动,高质量完成了信息学会布置的各项任务。”

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慢病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办法(草案),通过委员名单,选举产生第二届常务委员,马朝燕、刘易其、杜娟、杨燕、蒋莉、魏海龙副主任委员、高凌云主任委员,审议通过《慢病专委会组织管理办法》(草案)。

当选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慢病专委会第二届主任委员高凌云做当选感言,他表示在未来的五年中,新一届专委会将加强组织建设、扩大学术影响力、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慢病大健康产学研高质量发展是专委会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谈及第二届专委会详细规划时,高凌云强调,专委会一直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基础研究和管理服务能力,未来专委会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耕、外拓:一是专委会将致力于从提升慢病管理服务能力出发,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走基层活动的方式,参与公共卫生建设事业;二是继续坚持完善每年举行一次学术年会的学术交流工作机制。三是研究出台专家团队建设意见,完善选拔、管理、使用、激励办法,依托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社会服务等平台,发挥专家团队作用,激发专委会全体委员的奋进动力。四是申报以“间质性肺疾病”、“慢性气道疾病”为主题的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同时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将前期开发成功的“云医”APP 进行积极推广、应用,进一步探索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新模式。

为提升各医疗机构慢病临床实践技能,推进慢病治疗的规范化建设,本着提高各基层医疗机构慢病诊疗水平和临床疗效目的,本次换届选举大会期间,慢病专委会同步举行 2023 年学术年会,会议邀请了省内多位知名慢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授课。

学术年会上,高凌云做《间质性肺疾病诊治进展》学术报告;↑

王浩凌作《GOLD指南对国内慢阻肺规范管理的启示》学术报告;↑

杨磊作《中国重度哮喘现状及管理》学术报告;↑

魏海龙作《气道良性狭窄诊治指南解读》学术报告;↑

杜鹃作《GOLD2023 更新解读》学术报告;↑

宋珊《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实践管理》学术报告;↑

孙伟作《开展干细胞治疗肺纤维化新方法与新挑战》学术报告;↑

杨丽青作《肺部囊性病变的诊治思路》学术报告;↑

王浩凌做学术总结,本次学术会议积极整合优质学术资源,不仅有与慢病直接相关的议题、政策解读,还有哮喘、免疫治疗等关联病种的深入探讨,突破了传统学术年会的办会思路,力求打造高效、前沿、跨学科的交流平台,增进不同病种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开拓视野,提高各自专业的发展。(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