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

Branch

分支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会概况-> 分支机构-> 正文

慢病专委会 | 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慢病专委会间质性肺疾病论坛召开

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慢病专委会间质性肺疾病论坛召开

4月25日-26日,由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主办,慢病专业委员会、资阳市人民医院承办的间质性肺疾病诊疗水平提升论坛在资阳召开。

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王笳、慢病专委会主任委员高凌云、资阳市卫健委主任欧阳曦、德国埃森大学附属鲁尔肺科医院Costabel教授,中日医院代华平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琼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徐金富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郭强教授及省内呼吸领域的专家150余人参加论坛。

间质性肺疾病,涵盖200余种急慢性病症,成因复杂,涉及职业暴露、吸烟、遗传及药物反应等。为应对此挑战,论坛提出两大策略:一是推广诊疗新技术,涵盖病因探究、抗纤维化治疗、免疫调节、肺康复及营养干预等领域,强化多学科会诊能力;二是发挥市级医院引领作用,构建区域专科协作网络,组建专病联盟,促进医疗资源优化,建立健全间质性肺疾病防治体系。

王笳在论坛致辞中指出,资阳作为全省唯一直线连接成渝“双核”的地级市,依托中国牙谷、与省级龙头医院“医联体”合作等优势,围绕广大群众健康问题,正在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和群众可感可及的标志性成果。信息学会慢病专委会每年围绕间质性肺疾病举办高水平学术论坛,分享本领域的新理念,新进展和新技术,促进多学科协作,规范化诊治,为提升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健康提供有力支撑,学术影响力与日俱增。

欧阳曦在致辞中表示,健康是民生幸福的根基,慢性病防治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任务。期待各位专家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为资阳间质性肺疾病防治精准施策,希望全市医务工作者把握宝贵的学习契机,将前沿理念与创新技术转化为守护发群众健康的实际本领。

高凌云在致辞中表示,间质性肺疾病专病联盟的挂牌,为搭建国际化学术平台、推动“基层首诊—精准转诊”诊疗模式落地打下了基础,未来专病中心将通过远程会诊、人才联合培养等机制,让国际顶尖经验惠及西部基层和百姓。

此次论坛不仅邀请了众多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诊疗进展、策略和思考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讲座,还特意为资阳地区间质性肺疾病诊疗中心举行了挂牌仪式。

论坛还围绕在资阳设立间质性肺疾病专病联盟的建设路径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与会者们一致认为,通过建立专病联盟,可以更有效地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提高间质性肺疾病的诊疗效率和质量。

精彩回放·学会分享

在论坛学术会上,来自医学界的多位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

德国埃森大学附属鲁尔肺科医院Costabel教授带来了《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的学术分享,深入探讨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见解。


复日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徐金富教授带来了《支气管扩张症的规范化诊治》的学术分享,他从支气管扩张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强调了规范化诊治的重要性,为与会者提供了科学的诊疗指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琼教授就《高龄患者肺炎的治疗策略》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他结合临床案例,为与会者提供了实用的诊疗思路和方案。


在专题会上,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郭强教授围绕《社区重症肺炎诊治进展》进行了专题分享,探讨了社区重症肺炎的流行趋势、诊断技术及治疗进展。


四川省人民医院资阳医院院长高凌云教授就《间质性肺疾病抗纤维化的治疗进展》进行了学术分享,他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与会者提供了前沿的学术信息和诊疗思路。


中日医院代华平教授就《ILD诊疗中心建立规范》进行了学术分享,他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诊疗理念和临床实践,为ILD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资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何大川教授围绕《隐资阳市间质性肺疾病专病联盟建设探索》进行了学术分享,为其他地区专病联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安岳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田雨带来了《感染高通量测序在成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应用和思考》的学术分享,他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与会者提供了前沿科技信息和思考。


资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曾令军就《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诊治》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实用的诊疗思路和方案。


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丽青就《肺部囊性病变诊治思路》进行了学术分享,她从肺部囊性病变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技术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为与会者提供了科学的诊治指南。

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作为享有直接提名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资格的14家学会、协会之一,学会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鼓励旗下的各个分支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工作思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未来,学会将为会员单位搭建更多国际国内平台,分享行业领域的新理念,新进展和新信息,让新知识、新技术赋能医务人员,为群众身体健康提供贴心服务。(王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