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至23日,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携手会员单位政琦堂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于四川省中医科学院隆重举办第4期新圆针治疗筋伤疼痛技术临床实战培训班。
学会会长王笳、新圆针疗法创始人何峙君,以及众多针灸、骨科、外科等领域的医务工作者参加培训。
《黄帝内经》早有“不通则痛”之说,揭示了气血与疼痛的内在联系。针灸作为中医药的独特疗法,通过调节神经、促进镇痛物质释放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炎症与疼痛。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疼痛患者激增,新圆针应运而生,以其创新的针尖、材质及手柄设计,减少了治疗痛苦,提升了安全性与便捷性。
王笳致辞指出,疼痛作为复杂的生理心理体验,需针对性施治。筋伤疼痛源自软组织损伤,全民健身热潮下,其诊疗需求日增。公众健康观念进步,非药物疗法备受青睐。此次培训班由学会与政琦堂联袂呈现,不仅深入讲解基本理论,更侧重实操演示,力求在两天内系统传授新知,助力学员学有所成。
培训班旨在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升临床医生技能,更好地服务患者。通过传授新圆针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新理论与技术,参会者专业技能显著提升。相较于传统对症疗法,新圆针以闭合性、无损性、微痛性、高效性及短时治疗见长,为患者带来更佳康复体验。
培训会上,何峙君老师全面解析新圆针,从理论到实操,逐一剖析。他不仅详解操作流程,更通过导皮训练,让学员亲身体验新圆针的魅力。结合寰枕筋膜损伤、网球肘等病例,何老师带来生动理论与实操演示。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不仅掌握了新圆针的基本操作技巧,更对中医针灸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长期以来,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一直致力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为提升全省中医药服务水平而不懈努力。为了将中医药的精髓传递给更多的临床医生,学会在全省范围内积极举办各类中医药适用技术培训班,推广中医药适应技术,为临床医生赋能,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些培训活动中,新圆针专利技术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不仅掌握了新圆针技巧,更深化了对中医针灸的认识与理解。他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更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