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学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学会动态-> 正文

研讨会 | 古礼新承拜药王 传承炮制古技艺

省级非遗六神曲炮制技艺传承仪式暨川派中医(脾胃病)研讨会都江堰召开

“庄严神圣的药王庙祭拜药王和六神曲古法炮制仪式、现场体验手工制曲的独特魅力……”6月30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神曲传统炮制技艺传承仪式暨川派中医(脾胃病)研讨会”在都江堰市召开。

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王笳、特聘专家熊伟,药剂(院内制剂)专委会换届筹备组负责人、蓬安县中医医院党总支书记罗卿、四川辅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孙继林,总经理孙政等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六神曲炮制技艺这一非遗瑰宝。在庄严肃穆的活动现场,参会人员目睹依照《本草纲目》记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腾蛇六味应六神的手工制曲工艺重现,展现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作为市场行为主体,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本次活动聚焦川派中医脾胃病特色疗法,探讨六神曲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创新应用,分享非遗技艺活态传承与现代转化路径,推动中医药智慧与现代产业融合。

研讨会环节,参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川派中医脾胃病诊疗与研究,共谋中医药事业发展。

四川辅正药业研发总监、非遗传承人梁磊分享《六神曲历史文化及现代应用》,全面深入,打开新视野。

四川辅正药业创始人、非遗传承人孙继林作《赋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能力提升思考》,前瞻建设性,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宝贵思路。

熊伟分享《脾胃相关病的治疗体会》,启发深刻,引人深思。

实现转化中医药传统智慧的落地落实,就是要把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对特定疾病的独特诊疗优势,通过现代企业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从“古籍”“古方”到“现实”。川派中医作为中国重要地域医学流派,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核心思想,形成了一套“温补脾胃、调畅气机、兼顾湿热”的诊疗体系,积累了大量的特色技法与方药。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神曲炮制技艺”是川派中医诊疗脾胃病的重要秘制武器之一。在新时代,四川辅正药业公司以该技艺传承单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继承古法炮制基础上,不断促进发酵工艺标准化、作用机制清晰化,成为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典范。

王笳表示,此次举行川派中医(脾胃病)研讨会,总结川派中医脾胃病特色疗法,深入研讨六神曲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创新应用,分享非遗技艺活态传承与现代转化路径,不仅要归纳提炼“微生物-中药-人体”三方互动的医学范式,更要站位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精神,找准与文旅经济的结合点,比如成都“脾胃养生旅游路线”等,把我们的工作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紧密结合。(王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