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位专家授课,三天学术盛宴,交流学习中西医结合学术理论,探讨临床教学科研新发展……”11月8日?10日,由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办,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临床专委会、四川省中医芒针协会协办的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风康复特色诊疗(三联针刺法)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在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召开。
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王笳、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周建伟、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余葱葱、针灸科主任张继成以及医院各科室主任及骨干人员出席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班全方位介绍三联针刺法在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治疗、康复、护理,深入探讨作用原理、治疗机理,培训结束并考核合格后授予参培人员省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4分。
张继成在培训班开班致辞对长期支持中风康复特色诊疗(三联针刺法)适宜技术的领导和同事表示感谢,表示此次培训将使每位学员掌握此项适宜技能,让学员将中医适宜技术充分运用到临床诊疗工作中,让三联针刺法特色优势更好地为百姓健康服务。
余葱葱在致辞中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培训机会,虚心学习,将这次培训会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医疗服务工作中,切实使中医适宜技术在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让中医药特色优势惠及更多患者。
王笳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等因素的影响下,我省中风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三联针刺法必将大有用武之地。希望大家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造福患者,实现自身发展。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高度重视有关针灸的适宜技术推广,把进一步提高针刺、艾灸治疗各类疑难杂症的临床疗效作为夯实中医药核心竞争力的法宝,举办了新圆针治疗小关节疾病培训班、常见老年病针灸诊疗培训班等继续教育项目。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易学、取材方便、安全可靠的特色优势,此次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的开班及培训,该院安排了具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将理论教学和现场实操教学相结合。
培训班上,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教授周建伟作《头针徐疾补泻手法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学术分享;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曾芳作《“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现代研究概况》学术分享;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余能伟作《慢性脑缺血的研究进展》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张继成作《中风偏瘫的张氏三联针刺法治疗》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熊晓玲作《中国脑卒中防治血压管理指导规范》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周礼平作《特发性眩晕的影像学诊断》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功能科主任医师谯朗作《颈动脉斑块风险的超声评估》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晓慧作《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建辉作《从“和法”谈脑血管疾病及内科杂症的应用体会》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郭子衣作《程莘农院士针灸治疗中风经验初探》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邵欣作《三联针刺法在面瘫治疗中的应用》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侯兴明作《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一例反复头晕、失眠案诊治分析》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兰兰作《醒脑开窍针刺法》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护师王娅作《中风康复护理》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护师张顺玉作《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康复与护理》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护师文静作《中风病人的饮食护理》学术分享;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博士唐兴作《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学术分享;
三联针刺法是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副会长张继成集30年经验独创的针刺法,其疗法可以增强中风患者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氧分压,加强病灶周围的脑细胞营养,改善抑制的皮层状态,从而有利于瘫痪肢体及语言障碍的恢复。本次中风康复特色诊疗(三联针刺法)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以规范技术操作流程、提升临床技能为主要目标,既有全流程实战操作指南,又有内容丰富的学术讲座,为参会学员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搭建了学习的平台。(王厚军)